欢迎访问球王会怎么样

专注于填料、曝气器的生产销售

厂家直销,型号参数齐全,价格实惠。

全国咨询热线

13861513465

产品展示

新闻中心

填料

百廿贵大②|发挥高校人才优势 科学技术创新力量下沉乡村振兴一线

作者:球王会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4-07-30 22:03:36
  

  百廿贵大,弦歌不辍;溪山畅咏,续写华章。2022年9月8日,贵州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120年来,贵州大学立足贵州办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持“明德至善,博学笃行”之校训精神,累计向社会输送55万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为国家昌盛与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从9月1日起,我们推出“百廿贵大”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贵州大学充分的利用自身科学技术人才的优势,加强与“科技助农”相关的科技培训、科普讲座、产业指导等科技服务,构建科技服务与乡村振兴所需对接的有效机制;在全省建立了26个科技小院,通过搭建科学技术创新交流平台,打通服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带到乡土里,让科技之光照进基层的每一片原野、每一个河塘。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确定对全国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其中贵州大学在全省各地建立的26个不同产业的科技小院获支持建设。这些由贵州大学相关方面的专家领衔建设,由研究生驻场的小院包括贵州赤水竹香鸡科技小院、刺梨科技小院、百香果科技小院等,是贵州大学建立在农村生产一线,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和当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旨在用科技 创新引导农民高效生产,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榕江县小香鸡科技小院,贵州大学副教授张福平正在为小香鸡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从今年年初开始到现在,类似的培训已经开展了7次,平均每月一次,通过集中培训和分散式培训,已经培训了上百人次。除了培训,科技小院的老师和研究生们还要开展新家系种鸡选配,开展人工授精、人工孵化、日常饲养、育雏、疫病防控诊治、分析和技术培训工作。从小院成立到现在的一年多,贵州大学先后有3名教师,10名研究生、本科生参与科技小院的工作,先后有200人次到基地开展工作。小院负责人、贵州大学副教授张福平说,小院由3名教师组成指导团队,2名学生驻场,参与鸡场的全程管理工作,在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之外,学生通过驻场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工作,也能很好完成毕业论文。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而乡村产业振兴更多是农业振兴,这离不开科技支撑,我们要把科技赋能整个乡村振兴工作中。”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陈超说,贵州大学获得支持建设的26个科技小院,动科院有13个,现在动科院有26名老师和近30名研究生在小院做技术服务和培训,成立科技小院就是在乡村振兴中把产业和科技人员放在一个平台,让科技人员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及时、有效的科技服务。

  2019年,贵州大学成立了12个服务脱贫攻坚的产业专班,他们在服务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深深地认识到,贵州前期产业的发展如果说是数量上的发展,那么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贵州的产业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质的飞跃。“贵州茶种植规模已经全国第一,贵州大学要提高茶业全环节的科技支撑,助推贵州省茶业发展提质升级。”贵州大学教授、省茶产业专家金林红说。从事人民小酒指导研发攻关的贵大教授黄永光也认为,在前期的脱贫攻坚中,贵大助力的酒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下一步,要加强科技攻关,用科技助推人民小酒的产品升级,产能升级,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带动乡村振兴。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农药学、植物保护工作,不管是之前的脱贫攻坚还是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我要做的就是把科研论文写在贵州的田间地头。”金林红说,在科学技术创新上,团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围绕贵州省农业发展需要,特别是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提出了“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的防控策略,研究了以草抑草、以虫治虫、免疫诱抗技术措施,解决了茶树生长安全、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安全等问题,在贵州省20余万亩的核心示范区内茶青产量提高了20%以上,亩增产值1500元以上。

  黄永光是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六盘水市岩博村人民小酒酒厂发展初期,黄永光就作为酒厂的指导专家长期帮扶企业发展。从最初的一个濒临倒闭的村办小企业,到2021年销量达到了5.12亿元,成为了当地的明星企业,“人民小酒”为当地脱贫攻坚和村民致富作出了贡献。在酒厂发展的同时,黄永光和酒厂的负责人敏锐地感受到人民小酒要继续发展,占有更多的市场,就一定要加大科研力度,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提升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持续性保障、提升生产和产品质量,这样才能确保人民小酒在白酒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贵州大学副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周少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在对贵州省乡村考察时,周少奇发现,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污水缺乏有效的治理技术,大量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大范围水体受到污染,广大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日显突出。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周少奇说,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加强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整洁、干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在全省各地开展的污水处理技术研发,解决当地水污染问题,让我们的乡村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周少奇教授领衔的农村污水处理团队,针对农村污水处理存在收集难、成本高、管理难等诸多问题,带领团队长期奋斗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发的科研一线,先后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仁市、桐梓县、榕江县等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示范工程。

  针对分散农户的家庭污水,采用无动力、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也不产生污泥,具有非常好的适用性。团队成员张珍明介绍说,针对喀斯特山区农村特点,团队开发了完全无动力的村组集中式污水处理关键技术,通过农户污水管网收集,自流进入厌氧处理池、再自流进入生态滤床,经过生物填料微生物作用与植物吸收等综合作用,达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

  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贵州大学创新服务模式,组成校领导带队下“村庄规划师 产业指导员”的人才团队模式,由具有注册城乡规划师执业资格的教授领衔村庄规划,由具有村庄特色产业背景的农业专业领衔产业规划,以城乡规划专业为核心,统筹建筑学、民族学、农学、畜牧兽医等多学科优势,锤炼出具有联动效应的规划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协同模式。

  “我们在规划中不断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发明专利和科学技术奖励成果,如《贵州民族村寨文化空间识别技术构建与应用》成果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贵州大学城市建设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余压芳说,这项科技成果主要是突破两个技术瓶颈:村寨文化空间快速识别与精准解析方法和村寨文化空间认定、保护和利用的规范化,创立了贵州民族村寨文化空间识别与应用技术体系,它可避开“千村一面”,促进村寨旅游产业的差异化发展。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说,乡村振兴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而这方方面面的工作中,贵州大学都有相关的人才支撑,在全省的乡村振兴中,我们不是旁观者,贵州大学科研工作者必须是参与者和经历者,也一定是奋斗者,要充分的发挥贵大人才优势,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在这场前无古人的奋斗者,作出大的作为。

相关资讯